第363页(2 / 2)

王平安人缘好,和朝中大臣个个交好,人人都看他顺眼,而且由于他身分特殊,那可是有高超医术的人啊,谁敢保证自己没个病没个灾的,就算不为自己想,也得为家中亲人着想吧!此时王平安办事,不赶紧配合着来,给平安小神医留个好印象,万一以后有事求到他,王平安只需要说出四个字,我不会治,这四个字落到谁的头上,都够谁哭不出声来的!

事情虽然多,但要王平安亲自去做的,倒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,总得留机会给别人表现吧,功劳没有立完的时候,何不大家都立些,人人都得实惠呢。只要原则上没错,王平安一般不会吱声,不会过多干涉下面的人办事,他也正好落得轻闲。

大唐医疗机构的事不用他操心,可东宫的心他却必须得操。自从他在李治的“指导”之下,破了那桩怪案,找出了刘二狗的死因,立马官场刮起一阵风,官员们开始重视起仵作这个行业,纷纷开始找能干的仵作入衙,帮助他们破案。

狄仁杰由于就在大理寺帮闲,也能看到一些蹊跷的案件,往往回来和王平安说,王平安能帮的,自然要帮,功劳也都会记到狄仁杰的头上,以至于狄仁杰在大理寺中的地位,如同火箭一般,直飞冲天,越来越得到重视了!

李世民见儿子挺会“指导”的,虽然心知肚明,但却不点破,反而给李治加担子,让他批复的奏章越来越多。李治别的没学会,可却学会给自己减压了,不管父皇给他加多少的担子,他挥挥手,便统统转给了王平安,让小安安去解决,他只负责“指导”和“监督”!

王平安越来越忙,白天没法在崇贤馆里批完奏章,只好拿回灵感寺接着批,这并不合规矩,这属于典型的权臣行为,架空李治的第一步,可李治却并不在乎,反而王平安要是不肯拿奏章回去,他还会认为王平安不肯出力,竟然还会发脾气呢!

太子都这么强烈的要求了,别人谁还敢多嘴多舌,再说又没公开,王平安拿走奏章,除了史爱国之外,别人都“不知道”,而史爱国早被王平安喂饱了,坚决支持王平安为太子殿下鞠躬尽瘁!

这晚三更天时分,王平安的屋里点着几十根蜡烛,照得满室通明,他坐在桌旁,看着奏章,心里犯难。旁边另一张桌子上,坐着狄仁杰,他手里也捧着一道奏章,也在发愁。王平安也会减压的,他实在做不完了,就让狄仁杰帮忙,算是栽培自己的兄弟,而狄仁杰似乎天生对政务敏感,有些事情处理起来,往往比王平安还要妥帖。

王平安叹了口气,道:“今晚怕又是只能睡两个时辰了,这些日子精力着实不够用,再这么下去,怕是我得长白头发!”

狄仁杰抬起头来,道:“有多少人羡慕大哥呢,想白头发都白不成,大哥你就知足吧!”

王平安笑了笑,拿出桌上的奏章,道:“你说,哪里的米价最高?我保准你猜不到!”

狄仁杰想了想,道:“这有什么难猜的,关外的米价最高呗,那里少种粮,多养牲畜,所以肉便宜,米却反而贵了起来!”

王平安笑道:“我说你猜错了吧,正好相反,不是关外,而是关里,就在你的脚下,长安大,居不易,别看京畿地区良田连成了片,可这里的米价却也是最高的,比幽州竟然高出了五成,想不到吧!”

“长安大,居不易。这里繁华,可百姓的日子却也不见得比外地过得舒服多少!”狄仁杰叹道。他想了想,道:“大哥,你的封地米价是多少?”

王平安一皱眉头,道:“封地封地。唉,我可真怕提到封地,这几天我眼皮总跳,感觉有些事情不妙,怕皇帝要派我北上,当个使者啥的呀!”

狄仁杰叹了口气:“我也有这种预感,这段时间正是马肥草长之际,关外不怎么太平,最近关于关外的奏章也多了起来,可能皇上真的要派人去巡边了,要是点了大哥去,也真够你喝一壶的!”

王平安一听这话,叹气声不绝,几乎都没心情再看奏章了!

门外有人轻轻敲门,就听欧阳利道:“主人,外面来了个人,说是龙家大少爷派来的,要见你!”

狄仁杰道:“什么,什么龙家大少爷派来的?谁敢在我大哥面前,自称什么大少爷!”

王平安却道:“姓龙的,莫非龙傲天派来的?”

那日见了龙傲天之后,他几乎是当天就把这件事给忘了,一天到晚有多少事儿要忙呢,他哪可能去关注一个傻不拉唧的龙傲天,睡觉时间都不够。可现在一听什么龙家大少爷,他自然也就想起那回事了!

“这么晚了,他派人来干什么?”王平安奇道。

欧阳利在门外道:“要不要我赶他走,顺便给他留点记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