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9页(1 / 2)

旁边一个西哈察的将军小声提醒:“温暖!”

“对对,给我们突厥人带来了春天一样的温暖!伟大的平安汗啊,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你,你就是我们的主人,是我们的救星……”察尔苏提高声音说道。

长孙无忌也提高了声音,喝道:“别让他背了,把他们带下去,带凉州的使者上殿!”

李世民和大臣们哭笑不得,这都什么跟什么呀!本以为这些突厥人看上去都挺憨厚的,应该能说实话,讲一讲当时的具体情况,结果这帮人未免憨厚得过了头,上来就象学生背书似的,光会背事先教好的马屁经,一句要紧的话说不出来,这不等于没问一样么,还浪费时间!

李治则想:“这些话不会是无病教他们说的吧?不会!无病为人最谦虚了,肯定不会教他们说这种话,应该是手下想拍他的马屁,所以教他们说的,无病事先肯定不知道!”

他对王平安亲近,就认为王平安什么都好,就算不好,他也要找理由,说王平安好!

西哈察的将军们被带了下去,大臣们纷纷摇头,心中都感无奈。可察尔苏他们被带下去,却是人人松了口气,也是都感无奈,明知马屁拍得太让人“毛骨悚然”了,但没办法啊,命在人家手里捏着,敢说王平安半个不字,想不想要解药了!

凉州使者被带了上来,是一个书吏模样的官员,这官员职任凉州长史,四十多岁,他和史慕唐不一样,不是突厥降人,而是地地道道的大唐人,姓金,名为金三有,并非凉州人氏,祖籍庆州!

金三有上了大殿,三拜九叩,行过大礼之后,跪在正中的大红地毯上,等着皇帝问话。李世民冲长孙无忌打了个眼色,长孙无忌问道:“你便是凉州长史?”

“是,臣凉州长史金三有!”金三有恭恭敬敬地回答,虽是长孙无忌问话,可他却是向皇帝回答。

长孙无忌又问道:“你送来的奏章,可是凉州刺史史慕唐口述,由你执笔?”长史是仅此于刺史的官员,史慕唐并不如何精通文字,推测起来,应该是这个长史代笔的。

金三有摇头道:“回长孙大人的话,并非卑职执笔,而是由史刺史亲笔书写,卑职在来之前,并没有看过奏章,不知其中内容!”

长孙无忌点头道:“好,既然如此,那你便说说当时的情况,王平安是如何……是如何在史慕唐和你的帮助下,收服突厥西窜之人的!”

他说的挺客气,顺便带了句在金三有的帮助下,实际上奏章里半句没提金三有的名字,更别提为他请功了!

可金三有听了这话,脸上顿时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,道:“卑职哪有半点功劳,都是王舍人和史刺史的功劳!”

李世民微笑不语,而大臣们则心里一起哼哼,没有你的功劳,你不说我们也知道,人家史慕唐半个字都没提你!

长孙无忌道:“说吧,说说当时的具体情况,实话实说,不要加修饰的辞藻!”

金三有答应一声,如此这般,这般如此地描述了一遍。他不描述还好,一描述,大臣们的嘴咧得更大了!

为啥咧嘴?因这金三有说的更夸张,不但把王平安说成是一个文武双全,英俊潇洒的少年英雄,而且还说王平安积极救助受伤的突厥老弱,宁可杀战马,也要让突厥老弱有肉汤喝,深受突厥百姓的爱戴,并叫他为平安汗,认为他是突厥有始以来,第二伟大的汗,第一伟大的是天可汗!

长孙无忌的眉头皱起来了,看向上面的皇帝和太子,见皇帝的眉头同样皱着,而太子则是满脸的喜悦,听得津津有味!

大臣们一起摇头,心中都想:“这个金三有收了王平安多少好处啊,竟然这么个吹捧法儿,这些马屁话要是一旦被揭穿,他还要不要前程了,立即就得被革职查办呀!”

朝堂上的君臣冤枉了金三有,金三有真的没说假话,王平安的确救助了不少突厥老弱,而且真的杀过一匹战马,给突厥老弱们煮肉汤,这些都是事实!

而王平安文武双全,能做到中书舍人,文当然是没的说了,至于武……人家可把突厥第一勇士都给干掉了,还不叫有武,那叫有啥!

金三有就算是在吹捧王平安,但却绝没有收王平安一个子儿的好处。这金三有是庆州人,和金三多和金三全是同族兄弟。金三全便是那个在长安犯病,被王平安治好,就是和龙傲天比试用的那个人!

王平安救人无数,做了好事,他自己不当回事,可别人却记在心中,并且一有机会,就要回报于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