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9页(1 / 2)

王平安见目地达到,赶紧下来,去扶百姓,好生勉励,让百姓们勤俭持家,不要好逸恶劳,等等。

直忙乎了小半个时辰,百姓这才散去,王平安则带着官员回了大堂。王平安坐在大案之后,道:“诸位大人,公开办案这件事情,从今天开始,定为我庆州常例。当然了,不是所有过程都要公开,那只会引闲人来看热闹,反倒不好。但每个案子在结案时,必须要公开,让百姓们来旁听,他们来不来是他们的事,你们叫不叫,可就是你们的事了。”

官员们无可奈何,这位新刺史太难伺候,但上官既然说了,而且还亲自给做了示范,那他们除答应之外,也没法不答应啊!

王平安又道:“我打算兴修水利。昨天我看了大良河和小良河口附近的地势,感觉如果兴修水利,挖掘水渠,是完全可行的,所以我打算给长安写奏章,由朝廷派人支持。”

车四通站了出来,道:“王公,我庆州当然可以兴修水利,这在前朝是做过的,但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水渠没有修成不说,还闹了次水灾,所以说嘛……”

王平安冲他笑了笑,道:“所以说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对吧?”

车四通呃了声,想了想,自己干嘛和上官唱反调,不想干了吗?他郑重地道:“不是,卑职不是这个意思。卑职是说既然要干,不妨就干大的,干脆把大小良河连起来,把水渠修得象网一样,造福整个庆州,让庆州成为鱼米之乡!”

王平安点头道:“好,你有造福一方的想法就好。诸位大人,你们呢?”

官员们赶紧都道:“是是,卑职们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
王平安取过纸笔,亲自写了封书信,向朝廷上报此事,写好之后,他讲信念了出来,问官员们的意见。

官员们能有什么意见,自然齐声称好。

王平安将信封好,道:“等明天就将此信送去长安。好了,这便散了吧!”他拿着书信回了后面,而官员们则各自办公去了。

进了书房,王平安立即提笔写了几封密信,一封是给长孙无忌的,一封是给马周的,这两封信的内容一样,不偏不倚,免得这两位大佬挑他的理。第三封信是写给李治的,信中不落半点把柄,就算被人发现也无所谓,他只写一切都好,让李治不必挂念,这么写他相信,李治懂的。

写完之后,王平安又想:“要不要让武媚娘也写封信,或者带个口信儿给太子?可不能让他俩的感情疏远了呀,我办事得给力才行!”

第六百二十六章 偷看武媚娘的情书

王平安和武媚娘身处的位置不同,想法也就不一样。

麻烦事人人都不愿意有,王平安自然不例外,但关系武媚娘的麻烦事是不可避免的,而为了让他自己不至于白忙乎,他还得继续为武媚娘的麻烦事费心费力。

没办法,不能半途而废,要不然以前他承担的那些麻烦事,岂不是都白承担了。现在他等于是上了单行道,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,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了,既然如此,那还何必计较什么,直接干到底也就是了!

王平安将三封信收好,他出了书房,招来欧阳利,道:“武媚娘你给安置到了哪里?”

欧阳利忙道:“就在府外,紧靠着东院墙的一座小院子里,房子已经买下来了,周边民宅也都买下来了,并无闲杂人等,主人尽可放心。”

王平安嗯了声,道:“来到这里后事情太多,我还没来得及去看她,趁着今天有空,去她那里转转。”

欧阳利陪着他出了刺史府的后门,转到了东院墙那里。

一座小小的院子,有点类似后世的四合院,房座整洁,很有点金屋的味道,只是里面藏着的娇不是王平安的,而是太子李治的。

欧阳利敲门道:“黄小丫,开门。”

里面立即传来脚步声,想必出来那人闲着无聊,或者正盼着欧阳利来呢,所以一听到欧阳利的声音,立刻就飞跑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