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平安忙道:“王爷,庆州离不开您啊,要是没有您在这里,下官都不知该怎么办好了,您可是下官的主心骨儿啊!”
李恪重重地叹了口气,胖乎乎的脸上露出颓唐的神色,道:“累了,再不想参政了。无病,本王求你和长孙大人说说,能不能改封本王到营州去?那里离高句丽近些,可以让本王好好领略一下高句丽人的风情,舒舒服服的过完下半辈子。本王人缘不好,如果冒然去和长孙大人说,怕是长孙大人不答应,还得通过你才成啊!”
王平安大吃一惊,道:“营州,为什么王爷要去那里呢?下官听说营州残败不堪,从前朝开始,那里就是我中原大军东征的集散之地,历次战征早把营州烧得什么都剩不下了,尤其是在大军撤退之时,为了不让物资资敌,更是把那里烧成了白地,百姓都已迁走,那里不能做为您的封地啊!”
营州就在高句丽的边上,从隋炀帝时代开始,就是历次东征的大本营,而每次征战,隋军撤退后,高句丽军队都会跑到营州去,把那里蹂躏一番,做为报复。
进入大唐之后,李世民把高句丽打了个落花流水,屠了高句丽好多城池,掳走大量人口,可终是没把高句丽给灭了,所以李世民认为是战败了。但战败是从中央帝国没能灭了小番邦的角度上讲的,事际上把高句丽给打得惨了,更为李治时代最后灭掉高句丽打下了基础。
但唐军主动撤退后,高句丽人为了表示自己打败了天朝大军,在唐军大队人马撤到幽州,不可能在短时间赶回时,他们特地派出军队,去骚扰营州,把周边地区放火乱烧,等唐军大队人马赶回,高句丽人又赶紧逃回去,美其名曰进攻到了大唐的军事重镇,得胜班师,自我吹嘘,得到心理安慰!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,营州虽然还是大唐的土地,但却少有百姓在此居住,没有安生日子好过啊,谁也不愿意住在那里,谁知以后还会不会再打仗了?这个地方,在初唐时代,和折柳县一样,都不是什么好地方,一直要等灭了高句丽之后,才会重新兴旺起来。
亲王的封地应该是富饶的,哪可能封到这么凶险的地方去,那不成流放了嘛!
李恪听了王平安的话,却道:“能不能做为本王的封地,还是让长孙大人定夺吧,本王只是问你,愿不愿意帮这个忙,传个话给长孙大人?”
王平安脸上肌肉跳动,他已然明白了,这不是阴谋,而是阳谋。李恪以前都是暗地里下手,可却次次倒大霉,这回他反其道而行之,用的是阳谋,玩的是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,去了营州,不但可以象自己那样,拥有一块完全说了算的地盘,更可以得到高句丽的助力,行不轨之事!
王平安摇头道:“长孙大人不会答应的,皇上也不会答应的,王爷要想当个太平王爷,还是留在庆州吧!”
邱亭轩也看向李恪,心想:“行险了,你能得到反抗的机会,可莫要忘了,同时也给了长孙无忌整死你的机会,这是行大险之事啊!这个主意一定是高句丽人给你出的,你怎么就能信呢,难不成真的是利令智昏么?”
第七百零八章 朴俊男回来了
邱亭轩能想明白的事,王平安自然也能想明白,他沉默半晌,看着李恪,只感觉这些皇室的子孙,想法真是让人不可思义,难道权力真的让他们到了疯狂的地步,都不考虑一下后果了?
武媚娘的狠心,王平安早有心理准备,所以就算她不要小太平,王平安也还算是能接受这个事实;可现在李恪这个样子,实在让他有些接受不了,难不成真的要以命相搏吗?
李恪见王平安不吱声,追问道:“无病,你愿不愿意替本王,递这个话呢?”
王平安心想:“好歹看在你和我母亲有点儿亲戚的份上,我再最后提醒你一次吧,你能听最好,如果不听,从此以后,我也不再管你的闲事了,只要我仁至义尽,也就是了!”
王平安道:“昔日,前太子承乾,有了侯君集的支持,以为自己能够成事,于是便铤而走险,结果落了个没好下场。由此可见,外力相助并不重要,所以王爷你倒也不必把高句丽的某些……怎么说呢,就算是陈词滥调吧,放在心上,小心中了某些外人的离间之计,闹得和前太子一样,那就实在是……王爷,你懂的!”
以前总感觉“你懂的”这三个字是最没营养的大废话,可现在他说出口来,却有一种此意尽在不言中的味道,看来这三个字,还不算是太没营养!
邱亭轩也道:“本朝,我等做臣子的不好评论,可前隋的往事,却不应效仿,那隋炀帝虽然得了宇文氏的支持,可最后他还是死在了宇文氏的手里,今天某些人的甜言蜜语,日后说不定会化做穿肠毒药,隋炀帝便是前车之鉴,王爷不可不慎重考虑啊!”
两个人的话一说出来,就等于挑明,李恪你的那点小心思,我们都了解,而朝中的长孙无忌更是会了解,你一撅起屁股,人家便会知道你想是要拉几个粪蛋蛋出来。所以,还是消停些吧,老老实实做你的王爷该有多好,何必要当皇帝呢,当皇帝多累啊!
李恪似乎早就料到王平安会有此一劝,他摇头道:“无病,你误会了,以为本王是想行什么不轨之事,其实本王只是想在营州好好的听歌看舞,了解高句丽的风俗,其次也是想把营州好好经营一下,我朝必会再次大举进攻高句丽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本王先把他们的习俗都了解好了,到时再向高句丽用兵,可以事半功倍,少让我中原子弟受损啊!”
王平安和邱亭轩一起看了看在旁伺候的那些“百济人”,两人都明白了,怪不得说他们是百济人呢,原来李恪是早就做了准备,知道他俩会这样劝他,所以便用攻打高句丽做借口,当着高句丽人的面,说灭他们的国家,那是挺没意思的,可换了百济人,那就无所谓了!
王平安有心再劝,却见李恪一摆手,道:“无病,不要再说别的了,本王主意已定,只是问你,愿不愿意帮这个忙,替本王向长孙大人传这个话儿!”
王平安心想:“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,你既然执意如此,那我们也没办法,只能随你去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