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8页(2 / 2)

李恪靠武力,为什么就不能登上皇位呢?这种想法很自然,不但李恪会有这种想法,就连盛唐和晚唐的那些人,只要手里有点儿武力的,都是这么想的,这种想法一直到宋朝的建立前,都没改变过,并且在一直的进行中!

于是乎,李恪喜欢上了高句丽的歌舞,身边多了一大群的高句丽人。而这些高句丽人做出的计划,也确实比他以前的那些幕僚要强。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,李恪要是以前没有那些废物幕僚,也许他还不能这么快的信任高句丽人,可他以前的那些幕僚也太废物了些,一旦产生了比较,李恪就觉得高句丽人做出的计划,还是比较靠谱儿的!

先经略营州,进而吞并幽州,再谋图中原,这便是高句丽人给李恪做的计划,步步为营,稳扎稳打!

于是,才有李恪韬光养晦,变成胖子,又要王平安帮他去替长孙无忌请求,改变封地的事发生。这个大大的阳谋,虽然看似行险,但高句丽人保证,一定会成功!

当然了,李恪是留了后手的,如果一旦起兵失败,他可以自称是被高句丽兵所裹挟,他是无辜的,谁让营州离高句丽那么近呢,他受到了高句丽人的裹挟,也在情理之中。

至于高句丽人,他们才不在乎什么呢,反正两个国家都打成这样了,情况再坏也不过是接着打,已经都到这地步了,还在乎什么,没什么可在乎的了呀!

这样事情,说起来曲折,但对于王平安来讲,他只一略微思考,就能明白其中原由,心中很是感叹,权力当真是一杯毒酒,不但武媚娘为之抛弃亲生女儿,连李恪也竟然想借兵高句丽,都是中毒不浅啊!

王平安和邱亭轩离了暖室,出了后宅,两个人默默地走着,谁也不说话,一直步行出了马岭县,来到一片小树林的边上,两人这才停下来休息。

各自坐了块大石头,邱亭轩先是叹了口气,轻声道:“无忌公向来不是心慈手软之人,如果吴王再这么闹下去,怕他是真的要为太子除掉吴王了!”

王平安嗯了声,隔了一会儿,才道:“其实,我对吴王并没有什么成见,相反,我还是不希望见他丧命的。”

邱亭轩道:“我明白,看得出来。如果吴王一直留在长安,就在无忌公的眼皮子底下,怕是积怨会越来越深,无忌公早晚会找借口杀了吴王的,就算本朝杀不了,但积怨久了,在太子登基之后,无忌公就会下手了。”

王平安看了眼邱亭轩,心想:“不愧是当世大儒之子,看问题还是很有远见的。李恪可不就是在李治登基不久,朝中完全由长孙无忌一个人说了算时,被长孙无忌杀掉的么,他一点儿没料错。”

王平安点了点头,道:“是啊,我担心的就是这个,虽然从没明说过,也一直帮着太子打压吴王,其实我是真不希望吴王年轻轻的就死掉的。”

邱亭轩道:“无病,你用计把吴王调离长安,来到庆州之后,又全力打压,虽然现在的吴王看起来狼狈不堪,但事实上却并无性命之忧,他越狼狈,无忌公便越会看不起他,也就不会再想办法整治他了。而无病你打压得虽狠,却从没有以伤害吴王性命为目的,这点和无忌公是完全不同的!”

王平安嘿了声,道:“这么远的事,谁又能说得清呢,估计吴王现在还在恨我呢吧!”

邱亭轩摇头道:“就因为他看不清局势,分不清轻重,所以才屡战屡败,他估错你倒没什么,可他估错了无忌公,那他的性命……这些话,真不是我们该说的呀!”

王平安叹了口气,道:“屡战屡败无所谓,可他却屡败屡战,百折不挠是好的品性,可用在争权夺利上,怕是……唉。邱兄,你说无忌公会答应改封的事么?他能看得出来,皇上也应该能看得出来吧?”

邱亭轩道:“这种事,要看无忌公怎么说了,如我所料不错,改封的事一定会成的。这点吴王已然料到了。”

王平安挑了挑眉毛,他自然明白邱亭轩话里的意思。如果李恪直接去求李世民改封,李世民一定不答应,可通过政敌之口要求改封,那长孙无忌就会想办法,让这件事办成了。李恪虽然行险,给了长孙无忌整死他的机会,但同样,他自己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,而且极有可能,获得整死长孙无忌,以及李治的机会!

风险越大,受益越大,这点不光是现代人明白,古代人同样明白这个道理。而长孙无忌和李恪,都愿意承担这个风险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!

两人对坐半晌,王平安问道:“这件事如果成了,大概多久会发生战争?”

邱亭轩嘿了声,道:“咱们就祈求皇上万岁万万岁吧,只要他老人家在,战争就不会起来。”

王平安点了点头,李恪要想发动战争,十有八九和明朝时的靖难之役差不多,在李治刚刚登基时发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