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等他回答,就听薛仁毅在小山上叫道:“看,看那边,那里有一座大城!那是不是就是小长安啊?”
山上的青州兵刚才的注意力都被人头塔吸引去了,现在人头塔倒掉,他们又听到薛仁毅的叫喊,纷纷转过头去。就见远处,大概三四里的距离,矗立着一座大城,足足有长安城数个里坊之大,城池墙高河宽,很有气势!
王平安在山下听着一愣,说道:“此处的人头塔,是用来夸武的,那么小长安说不定真的就在附近!”边说着话,他小跑上山。
苏定方也在后面跟上来。
王平安站到小山上,向薛仁毅手指的方向望去,就见远处果真有着一座大城,而城外正有无数的百姓,拖家带口,赶着牛羊牲畜,背着大包小包,正在往城里跑,城门尚未关闭!
苏定方大喜,叫道:“必是小长安无疑!王公你看,如果我们这时奔过去,说不定能直接攻进城去,城门那里可正乱着呢!”
虽然距离不近,但大致的情景还是看得清的。就见成千上万的高句丽百姓拼命往城里跑,而有一队高句丽骑兵正在往外面跑,似乎是要出城列阵。一出一进之前,城门虽然宽阔,却也是不堪重负,士兵和百姓都挤在城门那里,当兵的用马鞭和刀背抽打百姓,而不少百姓却往下拉士兵,乱成一团!
此情此景,竟有点打内战的架势!
王平安道:“看来消息早我们一步,被送进了小长安里,里面的小朝廷已经知道我们来了,想派出军队来阻击!”
苏定方兴奋地道:“王公,我中原军队和高句丽作战时,野战无所谓,难在攻打城池。高句丽人往往把城门用石头和土袋堵死,城墙上又安置上栅栏,将城墙分割成无数小块,分块拒守,增加我中原军队攻城的难度。可现在他们竟然没有做任何的准备,城门并没有堵死,如果我们一口气打过去,他们怕是连城门都关不上的!”
王平安脸色发红,也很兴奋,道:“咱们来得太快了,高句丽人绝想不到我们刚下船就强行军,一夜就到了他们的国都之下!”
他刷地抽出随身宝剑,对着青州兵叫道:“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!兄弟们,高句丽人如此辱我中原子弟的遗体,此暴行你们能忍吗?”
青州兵齐声叫道:“不能忍!”
王平安高举宝剑,又叫道:“高句丽人该不该杀?”
青州兵又叫道:“该杀!”
王平安一指城池,又叫道:“高句丽人的国都该不该被烧!”
“该烧!”满腔怒火的青州兵人人放声怒吼,似乎要把所有的怒火,一股恼地发泄到高句丽的国都上去!
王平安挥舞着宝剑,向小山下奔去,边奔边叫:“为中原子弟报仇!”
青州兵跟着他,向城池那边冲去,边冲边叫:“为中原子弟报仇,报仇!”
九千兵将齐声大吼,声势何等浩大,只片刻间,报仇之声四下响起,兵将们有马的骑马,没有马的大步奔跑,向大海的巨浪般,向高句丽的国都撞去!
王平安奔下小山,跳上欧阳利给他牵过来的白龙马,一手执缰,一手举剑,高呼着报仇,当先向小长安方向杀去,青州兵身体里强悍的血性被激发,跟在王平安的身后,一起冲锋!
三四里的距离,看起来不近,可真正奔起来,并没有多远。不大会儿的功夫,士兵们便奔到了距城门一里之处。而这一里的空地上,正拥挤着几万名高句丽的百姓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!
青州兵在入海口登陆,本来高句丽的百姓没有察觉这是敌人,可偏偏青州兵按着原定计划,打起了高句丽的旗帜,用来麻痹百济人,可问题是这里不是百济,而当地的高句丽人岂有不知自己国家水军有多少的道理?
高句丽和百济不同,百济地盘小,所以偏向海上发展,与倭国有着海上的联系,可高句丽和大唐差不多,都是以步兵为主,兼顾海上。如果青州兵打是百济旗,那没准还真能蒙得过一时,可他们打出的是高句丽的旗帜,这就不是蒙人,而是示警了!
高句丽的百姓第一时间得到敌兵登陆的消息,立即逃离江边,而高句丽的地方守兵立即飞报小朝廷,路上为防止百姓受到敌军的屠戮,边跑边喊,再加上不少海边的富户乘车骑马的向小长安避难,只一天的功夫,四乡八村的高句丽百姓就全都知道敌人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