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新扬事前的判断,一点一点的变成了事实。
潘老的影响力和声势自然是极大的,如果没有其他常委发声,估计他放一句话,中宣部就得把这当指示抱着执行。
奈何章老即将入常,自然要发出声音。卓常委那边代表梅中源,也发出声音。
这就算是抵消外加略胜一线,加上吕海实在中宣部的存在,虽小却在那时有关键作用,一下子东风压倒西风。潘老就有些坐蜡了。
那么,妥协吧。
中宣部以走私案为宣传要点,但不论是上边的能量,还是下边的事实,都是以海角这边为主,红海那边为次。
主次一分,再加上关之诚杀过红海去发疯,顾鑫和蒋西川也搞了一招闻风而动杀过去。再来是中宣部先到海角,再去红海。费一夕在中央和学术界鼓噪,也以海角为主例。
这下就有好戏看了。
几大部委的动向,加上中宣部和中央和学术界的倾向,以至于造成了一个假像——合辙怎么看都像是海角这边主持的大规模查案,红海那边是配合着。
一如汪新扬的预料,这么大的政绩,随着一道环节一个力量的叠加,最终还是流向了海角这边。
至于红海那边沈青河,就吃口剩饭吧。
等到发现主要是给人做嫁衣的时候,据说沈青河气得脸都青了三天三夜。
红海也动起来,实在是一个大错误。一句话来描述,那就是:在一个错误的时间,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,被迫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斗。
最窘迫的是,往死里说,这错误都是沈青河自个捅出来的,怨不得别人趁机占便宜。
这么一场政绩,算是给参与的众人铸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仕途大道。
关之诚还不好说,但蒋西川最多三五年,哪怕是没有人提携,就冲这次政绩,也板上钉钉的成为公检法任意一块的一把手。
顾鑫好歹也算是占了一把光,估计下一届也能换个部门做一把手。
张敬道要想从地方跳到中央,怕是还有些步骤得慢慢走。
王一飞这次算是独断了一把,为国安拿下了很大的利益,估计他的前途也是可以预期的。
李海波代表军方到底拿到什么好处,林离也不知道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李海波给林离电话的时候,声音里都带着喜气,估计可能令他早两年晋升中将吧。
沈青河这次等于是自个露着胸脯送上门来,给海角这边的几位摸了几把,等摸得爽起来的时候,转身拔腿就跑。然后,沈青河才发现吃了大亏。
经过这一次联手,不管林离有没有意识到,至少这群高官的确是从感情上到关系上,彼此都更加紧密为一体了——哪怕没有林离,他们也能自成一派了。
实际上,林离压根本不乐意管他们的事——林离要管他们,除非得是他们要升官的时候,或者要有大麻烦的时候。
他们多人精呀,哪感觉不着林离的态度。一边暗喜之余,一边又下意识的抱团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