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页(2 / 2)

赵然回忆自己曾经布下的五行后土转金阵,以之相比书中所述,法器的位置大致相同,但间距和方位却出入很大;同时自己在运转法阵的时候,每次也只启动一件法器,远远做不到五行法器的配合。如果要拿自己当日的表现做个评判的话,肯定是不合格的,于是赵然汗颜不已。

此后的日子,赵然重新开始了忙碌的学习生涯,早课诵读戒律的时候,脑子里想的是阵图和阵型,晚课上教授答疑释义的时候,他琢磨的是五行法器的配合运转。到了下午,他又去后山演练法阵的实际操控,忙得不可开交。

别看《五行神阵纂要》只记录了区区二十五种简单阵法,但每一种阵法的运转和使用却相当耗费脑力。如果赵然不求甚解,只求会简单运用,那么一切都很简单,按照书上所述即可。但阵法是赵然目前唯一能够接触到的道术,或者说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对敌和保命手段,故此他真是用上了心思,对于法阵启动之后的每一种变化,都要琢磨无数次,以求发挥最大效能,同时演练不知多少回,以求达到信手而为的地步。

在演练阵法的过程中,老驴一直是他忠实的伙伴,且不管赵然如何绞尽脑汁,以嫩草、甜薯、青菜甚至香喷喷的肉包子作为诱饵,这驴子始终陪伴在他身边,帮他试法检验大阵的威力。当然,驴子和赵然都不免深受其苦,一个是在演阵的过程中,一个则是在收阵完毕之后。

这一日,赵然演练到五行后土转金阵的时候,按照《纂要》中所述的方式布设阵型、演练法器配合,他发现法器的五行配合确实令威力大大增强,比自己当日捉妖时只使用一件法器对敌,功效显著数倍不止,可在大阵的气机运行上,却总是有些滞涩,远远比不上自己当日运使阵法时那么流畅。

这是赵然遇到的头一个难题,其实这个难题应当归咎于华云馆。

大卓、小卓道长回华云馆后,向馆中禀报了赵然的功劳,依循旧例,华云馆是要对赵然给予嘉奖和赏赐的,在这方面,基本上以听取大卓、小卓道长的意见为主。按照小卓道长的想法,赵然对于阵法一道研究得比较多,只是限于资质和天份,将来成就有限。基于此,华云馆做出了赏赐他一套阵盘和一卷阵法书籍的决定。

阵盘以精巧简易为主,以适应普通凡人的操控力,而阵书,则摘选了二十五种基本的五行法阵,汇集与一卷之中。关键的问题是,因为《五行神阵纂要》是现编新摘的书,编书的道士遗漏了一句总则里的注释——“概以天地行止为契,不拘一图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布阵的时候,当依据天时地利人和为宗旨,不可拘泥于图形。

这句要旨,其实也点明了布阵的总体方略,实际上,在布阵一道上,之所以有高手和俗手之分,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。否则都以阵图为准绳,那阵法一道也就谈不上有什么高深之处了。而具体使用阵法的时候,同样的法阵,在高手和俗手运使出来,有如云泥之别。

也许华云馆编纂这本书籍的道士认为,以赵然这样的俗道,能够运使阵法便已经不易,若是加上这么一句话,或许会干扰其布阵,反而起到反效果,故此便舍弃了这句话,又或许该道士编书的时候干脆就遗漏了,总之,赵然现在开始苦苦思索起其中的不同来。

在经过数日冥思苦想以及多次试法以后,赵然最终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,他决定不拘泥于书中的固定布设方式,而是在凝神状态中去体察天地运行气机,依照自己观察而来的结果去布阵。为此,他重新将书翻到第一页,推翻了之前的研习成果,从头开始试验,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就是,按照自己的观察来布阵,效果更佳!

赵然苦学阵法知识,基本上丢开了藏书楼中的经书,但因为他对那些书籍早已滚瓜烂熟,在月考之中并没有掉链子,连续两个月都在一等之列。

这段时间中,从川边传来了一个消息,远赴西川宣慰司参加大明与西夏作战的客堂贾知客不幸罹难,死于白马山下的一次夏军偷袭中。西真武宫专门为其发布悼文,并在无极院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法事。

与此同时,久违了的于致远终于回来了,他被监院和三都核准,升迁为客堂知客,成为了无极院八大执事之一。

第二十一章 大明好师兄

听说于致远如愿以偿,升为了八大执事房之一——客堂的执事,赵然也不禁为之欢欣鼓舞。客堂执事名为知客,在道院之中,是个很重要的职司,除了迎来送往以外,还负责与道门各宫院之间联络和沟通。同时,因为常与世俗打交道,在信众们的心里,知客往往代表着一座道院的颜面,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道院的意见和主张,故此,道院对知客的选拔都非常严格。

在道门的八大执事之中,经堂高功、客堂知客、寮房巡照是最有希望晋升监院的职司,这是一种传承多年的习惯做法,天下道门观、宫、院里,至少七成以上的监院都出自知客、高功和巡照。

于致远荣升知客,意味着此人前途光明,未来可期。当然,至少在可以预见到几年之内,于致远是无法成为监院的,因为他太过年轻。三十二岁可谓年富力强,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与三十八岁的蒋高功和四十二岁的宋巡照相比,却又显得“资历稍逊”,何况他刚刚转迁,在没有极大背景和过硬后台的情况下,想要连续跃迁,绝对是极为困难的。

与有荣焉的赵然专门写了副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的联子送给于致远,以为贺礼。这样的祝贺方式赵然最喜欢了,不用花费银子,而且比金银那样的黄白俗物更为高雅,何乐而不为呢?

收礼的于致远也收得特别高兴,他接过字联把玩良久,目光才恋恋不舍地收回来,转投在赵然身上。

“于师兄,如今唤您一声知客便不为过了吧!”赵然嬉皮笑脸地恭贺着,这句马屁拐弯抹角不露痕迹,却让人相当受用,而且还隐晦地道出了两人之间当年的一段情分,是赵然穿越前那一世历练出来的法宝级贺词,效果极佳。

于致远淡淡一笑,想起了当日赵然初入无极院时,与自己相识的一幕幕,感慨道:“一晃便是两年了,岁月倥偬,如翩鸿过隙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