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哈里森女士,备用麦克风设备已经装在您的外套上,一会请小心……”
“哈里森女士,这是您演讲时候需要的道具……”
竞选团队的工作人员忙,哈里森同样不轻松,她这会正坐在一面化妆镜前,两名专业的化妆师正在为她化妆。
不同的场合,面对不同的群体,需要配合不同的妆容,大到穿着的风格,小到眉梢眼角的光暗,有相当的讲究,如何才能更好引起支持者和“摇摆者”的共鸣,这些都是学问。
卡玛·哈里森坐在椅子上正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演讲稿在进行最后的背诵。
脱稿演讲是竞选人的基本素养,如果还要拿着一叠演讲稿上台,瞬间就会拉低得分,让选民以为台上的竞选人是在即兴演讲,才是最大的成功。
看似乱成一团的临时办公室,实则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。
“哈里森女士,现在时间八点五十五分,您可以开始准备入场。”
工作人员提醒。
卡玛·哈里森最后看了一眼演讲稿,抬起头凝视了镜中的自己一眼,深吸一口气站起身,将演讲稿放在椅子上,拿起工作人员悉心准备的西装外套小心翼翼的穿上,随后朝着大门走去。
冬日暖阳下,吴前站在人群中听着周围人聊天,嘈杂的声音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,可惜正因为太嘈杂,他无法将所有有用的信息剥离出来。
总之一点,能来这里的人,都是卡玛·哈里森的支持者,并且一位位都是带着“诚意”来的,在演讲之后会进行一场募资,那就是体现“诚意”的环节。
支持与诚意真的不是靠嘴巴说,诚意的表现是捐款,支持的体现则是投票!
嘈杂的人群忽然安静了下来,吴前知道主角应该出场了,他看向远处高台处,从纪念碑底层大门走出七八位,第一位就是卡玛·哈里森。
罗沙琳德来得很早很早,在吴前还没有醒的时候她就醒了,轻手轻脚的收拾一番便来到了自由纪念碑广场,站在头一排的她踮起脚尖回头望了一眼,非常精准的发现了老板。
而正在细细打量卡玛·哈里森的吴前也看到了罗沙琳德,发现她同样戴了一顶牛仔帽,两人相互点了点头。
“哈咯,诶喂往……”
台上,卡玛·哈里森带着无比自然的笑容和台下的选民们打了个招呼,演讲正式开始。
“今天我站在这里,站在一战结束后建造的自由纪念碑前,一战结束已经一个世纪,但我们(少数族裔)的‘战役’仍然在继续,来自各个民族的移民兄弟,不同肤色的姐妹们,我很清楚你们在这片大陆的生活近况。”
“在当下的米国,十个有色人种儿童之中就有四个生活在贫穷之中,同时少数族裔的人民失业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四十五,这是一个让无数人痛心的数字!”
“更让我感到可怕的是,这个比例每个季度都在缓慢的上升……”
竞选演讲的内容构成十分庞杂,其中涉及到了许多领域,关乎到人们的方方面面,但宗旨不变,基本是围绕着经济贸易、治安、医疗、教育、环保、枪支管控和移民。
卡玛·哈里森极富激情和条理性的演讲将每一个问题都阐述得十分透彻,同时情绪的调动也非常到位,不仅可以激起支持者们心中的共鸣,更是能带着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。
在诸多政见里,哈里森尤其对民生经济、教育和移民三个方面进行了着重的剖析,针针见血直捣要害,每一个改革措施都十分精准的瞄准到了如今的痛点。
其中关于教育,哈里森说起了她小时候的故事。
“我犹记得我十一岁那一年,读完小学的我无忧无虑,可我的母亲却整日忧心忡忡,我问我的妈妈,你怎么了,她告诉我,孩子,你本应该就读的那所中学因为一些特殊原因,可能无法录取你,我们要搬家去另外一个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