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页(1 / 2)

主公[校对版] 望平安 2552 字 9小时前

村民们这才叫起好来,都说还是景奇为人好,不耍着大家玩。

李勤在房顶上冲贾诩招手,让他过来。贾诩便挤出人群,也上了房顶,坐到李勤的旁边。贾诩道:“校尉,你可看到了,不是我不教,而是他们不让我教。”

李勤笑道:“术业有专攻,还是请个教书先生来为好。姐夫以后别叫我校尉,嗯,还是叫我阿勤,我听着亲切。”

贾诩犹豫了一下,点头答应。

李勤指着下面的人道:“这么多的人,估计招兵不成问题,而且过几天还会来更多的人。我想建立一支四百人的步兵,再建立一只百人的骑兵队,我想光靠长枪兵似乎有些单一了,还得有弓箭手、盾牌手、刀斧手,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打制些断马刀出来装备,还要做些投枪,更要有专门探敌的斥候队。不过这些说起来简单,但训练方面不太容易,所以就算是各种兵都有,但也得突出一样,成为咱们扶角军的招牌,你说应该突出哪方面?”

贾诩想了想,道:“精锐当然是刀盾兵,不过别的军队也都以刀盾兵为主力,显不出咱们来,我看咱们不如练长枪兵,别的兵为辅助。”

顿了顿,他小声道:“长枪兵最好练,而且好补充,便宜!”最后两个字细若蚊声。

第七十二章 第一项考核

李勤听贾诩说话声音变小,心中清楚,贾诩是怕别人听见,毕竟贾诩的思路是从扶角堡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,选的是最现实的建军方法,这与时下很多将领的扩军思路不同。

不是所有,但大多数将领要想扩军,都愿意走一步到位的方法,直接就装备出最好的军队来,比如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,刘备的白耳兵,吕布的由高顺指挥的陷阵营,马超的重装骑兵,蜀国最后的精锐无当飞军,等等,都是这个时代里精锐士兵的代表。

可这些军队都有个特点,那就是主将一旦完蛋,军队随之消失,换句话说这些军队是随着名将的出现而出现的。就如同手艺高超的匠人,杰出的手艺只是自己会,或留给自己的孩子,成为祖传手艺而不传授给外人,以至于练兵之法犹如昙花一现,强兵的发展没有可持续性,军队越打越少,而不是越打越多!

李勤要想建立军队,不能走越来越窄的路子,而要走越来越宽的路子,方法不怕别人学去……因为具体的方法他自己也不是太清楚,所以摸石头过河,走一个好汉三个帮,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路子。

如此,从简而繁,从低到高,循序渐进着来,就很重要了,而这年代最基础的军队,就是长枪兵了。

点了点头,李勤也小声道:“姐夫所说言之有理,首先要练长枪兵,然后再练别的兵种,骑兵好说,大良羌有的是好骑手,关键是弓箭手和斥候兵,一定要有。”

贾诩想了想,道:“弓箭手也好训练,列阵放箭时,百步之外,准头不是特别重要,只要能做到满开弓,紧放箭就成,等敌人离得近了,便由精锐射手放箭,取长补短,配合射击。”

李勤嗯了声,道:“可以训练出一批箭术神通的士兵出来,专门射敌人的主将,当做狙击手使用,只管偷袭,往往可立奇功。”

“狙击手?嗯,这个名字不错,顾名思义,我看狙击手可以由斥候去当,斥候是最擅长暗地里下手的,你看那个乌蛋子,成天鬼鬼祟祟的!”贾诩笑着指向人群里的乌蛋子。

李勤望了过去,却见乌蛋子站在人群的最外面,别人都是踮起脚,他却偏偏半弯腰,只是偶尔直起身子,迅速看一眼门板那里的景奇,然后又弯下腰来,就如同警觉性极高的小动物一样,还不时地左右张望。

李勤笑道:“这就叫习惯成自然了,让他改,他还改不了呢!”

两人说了会儿话,便下了房顶,各干各的去了。李勤又回了家,躲在屋子里,仔细想着该怎么考核士兵,选出合适的兵丁来。

第二天,李勤早早起来,独自来到打谷场,却见此时场上已经坐了不少人,扶角兵全在,连典韦也在,贾诩同样也在,真叫精力充沛,干劲十足。

见李勤来了,景奇赶紧跑过来,大声道:“校尉,教书先生让我爹来当行不?他不打算在城里行医了,想以后进堡当医生,闲暇时便教大伙儿识字。校尉放心,我爹绝对会写四字!”

李勤笑了,看了眼贾诩,点头道:“成啊,那就让你爹来吧,咱们是自己人都好商量,可不能让你爹白忙乎。”

景奇忙道:“不不,我爹说了,教书不要钱,他就想白忙乎。”他爹景春这么做,当然是为了他,想为他打基础,拓人脉呢。

李勤却不答应,一定要支付工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