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页(1 / 2)

主公[校对版] 望平安 2845 字 10小时前

他低头沉思,李勤说的方法不可全信,但又不可不信,他要好好地总结一下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这样才能练出一支强兵来。

张芹也看了眼袁绍,心中却想:“袁蛋儿,你要是真信了,真照着这么练兵,使劲地惩罚士兵,不用等开战你被阵斩,估计你没等出兵呢,就得被自己的手下给剁了!李郎真是仗义,和咱们十常侍是一条心的,使劲地骗何进的心腹,这是往死里整他们啊!”

贾诩和其他扶角军将领立即说起以后的战事,都有意不去提练兵的事,可他们心中却想:“这个袁绍啊,估计以后会死得很惨,非常惨!”

这时候,乌蛋子回来了,他笑着道:“李郎,我把那个吕布给射死了,赵正把他逼到了悬崖上的独木桥,由我把他给射死了,射中了他的脑袋!”

斥候们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,大声说着吕蛋儿的狼狈相,他们都以为吕布死了,就算不是被射死的,也肯定得淹死。

李勤听吕布死了,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欢喜,当然失望也谈不上,吕布不能算是他以后的劲敌,顶多算是个搅屎棍,这种人活着不会对他造成威胁,死了也无所谓,反正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,他是不会收做手下的。

过不多时,赵正回来了,可他带回来的消息却是吕布没有死,乌蛋子那箭只射中了他的发髻,却没射中头颅。

李勤听了,笑了笑,道:“这一仗估计是把吕蛋儿给打丧了胆,以后为了防止再被射脑袋,我猜他不戴头盔时,脑袋上面也一定会戴着冠,没准为了增加气派,他还会戴金冠呢,不信你们就瞧着吧,下次见着他时,他一定得戴冠。”

乌蛋子道:“那等见着面,我可得提醒提醒他了,他戴冠的习惯,还是我给他养成的呢!”

第一百七十章 高奴县

扶角军出了两界山,一路直奔高奴县,那里是李文侯在并州第一个攻下来的县城,也是羌军的大本营。

李文侯这段日子可真是风光无限,他把在凉州受的气,全都发泄在了并州,羌军所到之处,真可谓是所向披靡,无论并州刺史派出哪支军队,由哪个将军带领,统统被他打败,而且打败得速度奇快,就如同扶角军打败他那样,一样的快!

并州也是有羌人的,而且还有不少的乌桓人和匈奴人,李文侯带着羌兵从凉州到来,接二连三地打胜仗,让其它族的胡人看到了希望,认为跟着李文侯能有前途,所以纷纷来投,李文侯来者不拒,他要的是声势,人越多越好。

经过一个冬天的聚拢,再加上开春这段时间,高奴县不但城里住满了人,城外方圆数十里之内,绵延出去的全是牧民搭的帐篷和茅草棚子,一眼望不到头,详细人数已无法统计,可如果光挑精壮的汉子,那足足超过了二十万人,而且每天还有人不断地向高奴县赶来投奔,从气象上看,李文侯绝对成了气候,已经有了大部落首领的威风,就算是他到了草原上,匈奴可汗都不敢惹他!

李文侯在并州风光,可他也没忽视了凉州方面的动静,他已经得到消息,大汉朝廷调遣了扶角军,从凉州过来镇压他,而扶角军是他的宿敌,他必须郑重对待。

这日午后,李文侯在县衙里升堂,就如同自己是县官一样,他把羌兵的文官武将都召集了过来,打算开个军事会议,商量一下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扶角军。

李文侯轻袍缓带,打扮得和汉廷巨宦一模一样,先给他所谓的文武官员们送上酒水果品,这才拿起一张羊皮,道:“诸君,凉州方面的扶角军已经过了两界山,向咱们这里赶来了,诸君有何破敌之计,速速说来。”

羌兵将领们听着李文侯不伦不类的说话方式,不但不感到别扭,却人人兴奋,他们都是穷到底的牧民出身,能象汉家官老爷一样说话办事,那可是无上的荣光,人人都坐得笔直,故做沉思,此表示自己在思考对策。

边章坐在李文侯的左手边,他现在是新兵的首领,负责安排刚刚投奔来的新兵整编问题,也就是给新兵安排住的地方,弄些兵器给他们。由于来投的胡人极多,新兵的数目已经超过了十万,虽然战斗力奇低无比,可光十万这个数字,就足能够吓住一大批的人了。边章水涨船高,现在已然稳稳坐定了羌军的第二把交椅,是仅次于李文侯的第二号人物。

羌兵将领们思考了好半天,酒喝了不少,果子也吃了不少,可主意却一个也没想出来,跟李勤打过仗的,知道李勤的厉害,想不出破敌之法,而新来的将领见老将领们都不吱声,他们感觉资历不够,也不敢吱声,堂上无人说话。

李文侯等了半晌,道:“大家都是自己兄弟,该说啥就说啥,都痛快些,别憋着不出声。”

羌兵将领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还是没有人吱声,他们都没有什么好主意,又都等着有人当第一个说话的。

李文侯心中叹气,自己的手下也就是人多,可别的方面却照扶角军差得远了,连个能给我出主意的人都没有。他把头转向了边章,问道:“边将军,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?”

边章皱了皱眉头,心想:“我能有啥好主意,面对李勤,只有两个主意,要么是死磕,兵来将挡,水来土淹;要么就是再逃走,反正天下大得很,终有李勤到不了的地方,咱们总能找到落脚之外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