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诩立即起草了份告示,把扶角军好一通吹,又写了分田地和免税的事,让人贴出去,而后将领们一拥而出,他们都打着小算盘,想挑些精壮的新兵,兵一多,他们的官就能大呀,这是自己给自己升官的最佳途径了。
待将领们都出去,李勤这才对袁绍道:“张中官,袁兄,现在这个什么大赵国,已经被灭了,连李文侯都被咱们抓住了,这都是在张中常侍和何侍中相隔千里的运筹帷幄之下,我们才取得的胜利,我大汉并州才得以太平的。”
他先说了几句官场话,张芹和袁绍立即点头,听着李勤下面要接着说什么。
李勤道:“如此一场大功劳,朝廷必有重赏,我看不如就由袁兄把李文侯和他的手下押送回京,向陛下献俘,二位意下如何?”
张芹立即道:“那是最好,不过在上报朝廷时,奏章上是不是要写这次作战功劳谁最大啊?”他的意思很明显,献俘的风头由袁绍去出了,可别的功劳怎么着也得分他一点吧!
袁绍则心想:“来了,来了。果然是要赶我走了,用献俘这个大由头赶我走,我还真没法再不走了。”好歹是出风头的事情,他点头道:“全听李郎的安排,你说如何,愚兄便如何!”
李勤笑了笑,道:“要说这次远征的计划嘛,当然是张中官做的策划,是在张中官的指导之下,我们制定出如此完美的计划,一击致胜,灭掉了李文侯。”
张芹大喜,他就知道李勤够意思,有了功劳从不独吞,现在给的这么干脆,他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。
李勤又道:“致于说到生擒李文侯,这个功劳就是袁兄的了,是由你带领一支奇兵,带领赵正追赶李文侯,终于在下马河里,把李文侯给生擒了,这和由你进京献俘正好相符,袁兄可还满意?”
袁绍哪可能说不满意,这次出征,他是半点功劳都没有的,可却平白捞了巨大的好处,一下子就成为了洛阳城里的新贵,他要是还不满意,那不是脑袋里面进水了么。袁绍忙道:“李郎,你最仗义,愚兄感激不尽!”
忽然间,他有了一种感觉,这个李勤虽然跋扈,手下尽是骄兵悍将,蛮横无礼,可是从个人角度来讲,李勤为人处世还真的比一般人强,有好处一定要分给别人,就算放眼整个洛阳官场,都极少有人能做到。
袁绍心想:“这个人很值得一交,至少他不会出卖盟友,以后要是真的有了什么大事,我和他结盟,要远比和别人要强!”
李勤见他两人都满意,便道:“那么,我在高奴县的有些事情,可能做得尺寸有些大了,两位还要替我多多担待些啊,咱们是自己人,不说两家话,我除了两位之外,也真的再没有人可以依靠了!”
这话说的,真叫动听,变成了他依靠张芹和袁绍了,搞得两人脸差点一起红了,他俩有啥值得人家李勤依靠的啊,他们的长处不过是背后有人罢了,一个代表十常侍,一个代表何进而已,就算李勤要依靠,也是依靠这两个集团。
三个人又说了些具体的事宜,把方方面面敲定,他们便出去看安抚百姓了。
此后几天,高奴县大批的难民涌来,对于穷苦百姓来讲,谁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,谁就是好人,他们的要求很低,仅此而已,李勤能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,他们自然就愿意跟着李勤,从化敌为友的速度上来讲,他们要比当官的快得多,什么台阶都不用下,只要对他们许个承诺,他们就会跟过来的。
木笼囚车打造好了,由袁绍带着他的手下,押送李文侯和一众羌兵将领回京,而张芹则亲自跑到去了并州治所,去斥责宋枭,问他为什么还不把粮食送去,是不是和李文侯有一腿,所以为难李勤啊?他要写信给京中,向皇帝告宋枭一状!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一顶大帽子扣过去,把宋枭吓得屁滚尿流,几万石的粮食,直接就给送来了,半点都不敢拖延。
宦官有时候还是很好使地!
第一百八十三章 董卓
袁绍回京了,张芹去骂宋枭,李勤则留在高奴县,这里的事情太多,他不得不全力应对。
分田地和免税的事情,虽然只限于在高奴县,可老百姓传消息是最快的,只不过数日的功夫,小半个并州的人都知道了,而且消息还在不停地扩散,大有往其它州郡漫延的趋势。
不光是羌氐的各族胡人往高奴县涌来,就连有些穷苦的汉家百姓听了,也都往这里赶来,至于那些在家乡有田产的百姓,让他们背井离乡去高奴县混块田地,那是不太容易的,可是听了免税的消息,他们也不免心动,甚至有人开始埋怨起本地的地方官来。
百姓怪地方官为什么不能象李勤那样,啥事都为老百姓着想,现在的税多重啊,都收到十年后的了,不少上了年纪的百姓更感到吃亏,他们能不能再活十年,都不一定呢,可税先交到了,这叫啥事!
能有这种抱怨的,自然都是不去高奴县的,而不去高奴县的,自然又都是有家底的,他们要是抱怨起来,地方官怎么受得了?可并州所有的地方官却只能硬着头皮听着,谁也不敢上报,谁也不敢说李勤半个不字。他们都清楚得很,看李勤这么个折腾法,他是对并州的刺史位置有想法,宋枭极有可能被挤走,面对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大上司的李勤,他们哪敢抱怨,是嫌命长啊,还是嫌官做得时间长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