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页(2 / 2)

今年情况不同,自己已经安心在刘家沟扎根,自然要考虑学生们的生活问题。夏天那阵子打知了壳卖了不少钱,她的心思更加活泛起来,准备留些钱做班费,冬天的时候用以解决离家远的学生们吃饭的事儿。

用煤炉非常省事,只要下课的时候夹块煤球了事,连带的学生们也能够喝上热水。

这不,今天天气突然转冷,张倩就想把这事儿提上日程。

“不错,不错。”刘军浩她叙述之后也一个劲儿的称赞。老婆这是真把学生放在心中了,以前来刘家沟支教的老师这么多,可是从没有人有过这样的想法。

“又傻愣啥?”张倩这边说的正带劲儿,却看他突然盯着自己看,顿时有些莫名其妙。

“没事,我在想你这钱肯定不够呀。现在街上煤球一块钱四个,一个煤炉一天最少要烧6块煤球吧,冷天按一百天算,买煤球的钱要四五百块。还有煤炉、开水壶、饭锅,这也要花费三四百块。最重要的还有方便面,两袋一块钱,学校有七八十个学生呢,加上鸡蛋,一天开支一百块,这就要一万块钱呀。”

刘军浩天天卖黄鳝,账本算的特别顺溜,她们最少还有三千块的缺口。

“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呀,刚才就是和王姨商量这事儿,我们准备以后每个星期天都发动学生上山采蘑菇、打核桃,这下收支能保证平衡了吧?”张倩笑着解释。

汗,自己白参谋了,原来人家早有考虑。

秋天是上山采蘑菇的黄金季节,野蘑菇到处都是。一到这个时候,刘家沟不管男女老少都提着篮子,成群结队的进山采蘑菇。山里的蘑菇种类很多,有长在松树下的松菇、草丛中的草菇子,还有其他等等……

野蘑菇鲜的好吃,晒干了的炖肉更好吃。尤其是配上刚长半年的嫩鸡崽,炖过之后鲜嫩无比,让人吃了赞不绝口。东北有道名菜叫小鸡炖蘑菇,就是用干蘑菇、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,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。

刘家沟虽然和东北扯不上关系,不过这菜也是村里的农家乐经常做的一道。春上那阵子二麻子饲养的上百只小鸡现在已经快炖光了,前两天还来刘军浩这里求说,想让他匀几只小母鸡儿。

当时刘军浩没答应,自家还准备留着过年杀呢,哪有多余的。再说即使有多余的,他也不准备卖,自己做几顿小鸡炖蘑菇饱饱口福岂不是更好?

山里的蘑菇晒干后一般价格都不低,贵的能卖到四五十块,便宜的也有十几块钱。虽说现在已经过了的最佳时节,可是这么多人进山,一个人只要采摘一斤,就是七八十斤,算下来有一千多块。

不过山核桃恐怕是不好找,这会儿恐怕早被人打光了。因为这东西一年比一年贵,现在已经能卖到二十多块一斤。

除非他们往深山老林里钻,那样只要找到核桃树,半天时间,最少能打上百斤。

总体来说,张倩这计划实施起来大有成功的可能,刘军浩是立马拍板同意。

吃罢饭,电动车一骑,五六分钟的时间就赶到了镇上。要买的东西不少,不过张倩这边已经列了清单,他只要按部就班的来。

原本还发愁买了煤球等下怎么运回去,谁知道人家听说他一次要买一千块煤球,顿时拍着胸脯保证送货上门,而且只加十块钱运费。

刘军浩当即点头同意,顺带着又在这里买了三个土煤炉。土煤炉说白了就是在废洋铁桶里边加土做成的,非常简陋,不过这东西能用就行,刘军浩自然是紧着便宜的来。

搭个顺风车,他直接把买的几十箱方便面也扔到车厢上。至于鸡蛋,来的时候和张倩商量好了,在自己村里买。

煤球加上方便面,装了满满的一大车,那开车的司机只能一步步慢慢的在公路上挪。幸亏刘家沟这段路才修的,不然他还真不敢开车过来。

“小浩,你小子买这么多煤球干啥?以后要烧煤炉呀?”刚到村口,车子就被刘老三截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