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3页(2 / 2)

“得,那就听你们两位的话。”反正放在操场上占地方,转移下位置也好。知道是砖头后,刘军浩没有了珍惜之意。正好拉车在这里,他招呼一声,让刘启勇等人帮忙运回去。

六个人没借助其他辅助工具,只用手抓住旁边的棱角轻轻松松移走。这个时候才有人想起一个问题:“砖头咋这么轻呢?”

“纯属正常”老牛头哈哈笑着解释,“砖头烧酥后,里边就空了,全是气泡,我还见过砖头飘在水上呢。”

那不成铁掌水上漂?一群人听的直汗。

砖头运到家门口,王老爷子就开始规划起来。按照他的说法,这东西应该摆放在火头池中间,有山有水才叫好风光。

当然在这之前,还要另外上山找些石头搭配。

老王倒是想立刻上山,不过刘军浩任他说破天也不动弹,主要是太累了点。

“你小子……”没有帮手,老爷子只能另找机会。

看时候还早,刘军浩就把两人请进院内喝茶,谁知道刚把热茶倒上,他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。

“小浩,村里发现化石了,你赶紧过来一下。”电话接通,是二麻子急切的叫声。

“广喜叔,你就别寒碜我,我知道那东西是琉璃砖。”刘军浩哭笑不得回答。只认错一次,就被村里人来回打趣,实在有点太丢脸。

“你这熊孩子,我寒碜你干啥,是真发现化石。前年你帮我挖的红薯井的时候不是挖出来很多黑石头吗,石头让市里边来的专家看见了,他说那玩意儿是化石。你小子赶紧过来看看……”

“真的”刘军浩还是有些不相信。

“爱信不信,你过来看看不就知道。”二麻子说完直接挂断电话。

“啥事儿?”赵教授凑过来问道,他刚才隐隐约约听到电话里提到化石来着。

“广喜叔说他家发现化石,现在让我过去。”

“不是吧,他家里能发现化石?”两位老爷子也明显不相信。

“走,到村里瞧瞧再说。”刘军浩虽说不相信,但是人家说的有板有眼,他还是打算去一趟。至于二麻子刚才提到的那些黑石头,刘军浩记得很清楚。当时给他家挖红薯井,挖到两米多深的时候,突然从土里边刨出一大窝黑乎乎的石头。两个人都很奇怪,这种黑石头在刘家沟很少见。

“会不会是铁矿石?”二麻子整天想着发财的美事儿,一看这东西,就想着可能挖到矿脉了。

他这个猜测也不是没有根据的,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省里边曾经派专家来这一带考察过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,专家刚走没多久,人们就盛传着大青山发现铁矿,省里边准备马上开发。这方圆十几公里以内全部划为矿区,整个镇子的人统统搬迁移民到别处。消息传得有板有眼,甚至连每户人家补助多少钱都清清楚楚。那个时候大青山的公路还没有修通,消息闭塞,这话越传越离谱,不少人家想着反正要搬走,庄稼到时候肯定毁掉。于是连地里的庄稼也不管了,单等上边发补助。

后来乡里的领导觉得事态严重,专门派人到村里辟谣。不过即使如此,还有很多人还坚信大青山有铁矿。

刘军浩直笑他想发财想疯了,最后用篮子把这些怪石头全部拉上去。二麻子不死心,事后还特意拿了些石头给本地的铁匠看。人家言明那石头根本不是铁矿石,他才彻底打消念头。

等他们赶到二麻子家时,那里已经围了一大群人,只见那个专家手中拿着一块拳头大小石头站在人群中间解释:“这化石应该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海生腕足类生物化石,初步推测是‘石燕’,这种生物大概生活在二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,距今有两亿年左右的历史。它的个体一般长三厘米左右,是海底一种常见的海生贝,这种生物在当时有很多,它们死后相互胶结就变成了岩石。沧海桑田,后来这一代变成陆地,那些岩石纷纷风化,贝壳化石被剥离出来后,滚落入泥土中堆积埋藏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