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伙计听了这话,抓了抓脑袋,也觉得宋樰说的对,便不好意思的笑着溜了。
王大伟却笑道:“你爱吃便罢了,连材料的由来也要刨根知底。还真把吃当做一门学问来做了。”
“那倒也不全是。”宋樰被他说得有点儿不好意思,“别的我也不是都很清楚的,只是这辣椒,最早还是我爹发现可以用来做菜的……之前虽然也流入中土,却只被当做盆景植株用来观赏。”
王大伟一愣,脑子里有什么飞快的闪过了。
三国时期确实没有辣椒,辣椒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,包括红薯、玉米、土豆等物。
而这些东西在王大伟穿越过来的这个世界,都是存在的。王大伟昨晚还吃了土豆烧肉。而之前宋樰说过,这些粮食的发现者与推广者是——
“大夫,大夫求求你了,就把红糖赊给我吧,我媳妇等着红糖救命啊!”
王大伟猛然被哭喊声打断了思路。他回过头去,只见一个衣衫寒酸的汉子用力拍着对面医馆的木板门,被两个学徒架着扔出去仍在不停挣扎扭动。
医馆门口站着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。因着那汉子的哭嚎声,引来不少人的围观。连王大伟和宋樰也站在了二荤铺的门口,看起了对面医馆的热闹。
古代娱乐项目太少了,有个热闹可以看,相当于现代看一场电影了,还不要钱。
那老者被看得面皮紧了一紧,尴尬的咳了两声:“都说了红糖与你媳妇药不对症。红糖价贵,一斤便要五两银子,我又怎能随意赊于你!”
那汉子犹自不肯死心,哭道:“我不信,那说书先生明明讲了,红糖是天竺国传来的好东西,可以治百病,于妇人崩中更是有奇效……”
“听了几日说书,便以为自己是大夫了?况且红糖虽是治妇人病有奇效,你媳妇却不是一般的妇人崩中,而是难产啊!”老大夫气得吹胡子瞪眼。他固然有私心,不舍得将如此贵重的红糖赊给那汉子,怕对方还不起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药不对症,吃了也八成救不会来,倒让那汉子落个人财两空。
那汉子却早已听不进去这些。或者他心里也清楚,却不愿意面对现实,只寄希望于说书先生口中的“灵丹妙药”。
宋樰眉头微蹙,一边吃瓜一边发出了弹幕的声音:“红糖虽然是天竺国传过来的稀罕物不假,但也不至于贵成这副样子?我朝陛下也喜爱红糖,每年都会固定向天竺国购买。但卖到一两银子一斤也是顶天了,怎会五两银子一斤?”
他这话虽是对王大伟说的,但因镇上道路狭窄,医馆与二荤铺相隔也不过三四米,有不少人都听到了,于是看向老者的目光便渐渐变了味儿。
这是一条引战弹幕啊!
那老大夫气急败坏:“你这小夫郎懂什么?红糖价格贵或不贵,也得买得到才行!从天竺国运来的红糖就那么些,宫里和贵族们就先分走一多半。剩下的也多分散在京城附近,我们医馆弄来这二斤红糖当镇馆之宝,你可知费了多少功夫?”
这话倒是不假。人离乡贱,物离乡贵。不说是天竺国传来的稀罕物,就是普通的京城特产,传到偏远的妙竹州来,价格也要翻个几倍。民间甜食有麦芽糖,红糖又不是生活必需品,往来商队做这个买卖的也不多。
物以稀为贵,这医馆自然就往高叫价了。原也是想一点一点卖给那些富户的,谁知今日有个穷汉子的媳妇难产,又听说了他们医馆里有“包治百病”的红糖,说什么都要赊。
宋樰此刻也回过味儿来,脸上一红:“是我想岔了……我家在毓秀州,便是一两银子一斤,方才便脱口而出了。”
老大夫翻了个白眼,呛声道:“你要到京城去,五百文钱还能买一斤呢!”
他们在这里就红糖的价格进行了一番探讨,王大伟想的却是另一件事:红糖能治血崩??
虽然听着老大夫的意思,难产中的血崩并不能治……但普通的血崩,这老大夫显然是认为可以治的。
???红糖这么神奇吗?王大伟一脸懵逼。
在现代,红糖至多是治一治经期腹痛,疗效还如薛定谔的猫一般。怎么到了古代,就从“保健品”一跃成为灵丹妙药了,难道和现代的红糖不是同一种?
也不对啊……就按古代来说吧,《红楼梦》里王熙凤也有血崩之症,她作为贾府的管家大奶奶,要多少钱多少好东西没有,况且清朝时期中国已经自主掌握了蔗糖的制法,并不是稀罕的东西了,也没见她喝点红糖就治好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