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1页(1 / 2)

将血[校对版] 河边草 2615 字 23小时前

“据闻,那些投炮,乃国武监秘制,发百十斤巨石,如同儿戏,竟可远达八九百步之外,实骇人听闻,大军中投炮与之相比……”折汇摇头,意思再明显不过。

张培贤抿着嘴唇,沉默良久,才恨恨一拍桌案,道:“如此利器,怎不予我大军,不然……”

折汇缓缓摇头,他心里早有猜测,这些投炮如此犀利,怕是早就造出来了,但……未经过战阵演练,兵部那些人……有顾忌,要不就是,工艺繁复,还无法用于大军征战……所以,才便宜了猛虎武胜军,毕竟人家是京军,近水楼台先得月嘛。

张培贤站起身来,在厅中快速的踱了几步,可以看得出,他心中焦躁异常,“没有捷报,没有俘获送归……”

折汇插言,“太子殿下已北上数日,不日便归。”

张培贤嗯了一声,但又摇了摇头,“三月初的战事,捷报至今未到潼关,赵柱国又不能未卜先知,怎么会想到借殿下之手传捷?不会,不会。”

折汇点头,厅中静了下来,半晌,两人对视了一眼,恍然之间,都是精神一振。

张培贤转回主座,坐了下来,“看来,赵柱国还有些分寸。”

折汇笑了笑,没说什么,心中却轻松了许多,若是捷报到了潼关,两人还真不知如何收拾了,就算两人能沉得住气,麾下将领们做如何想法,不问也能知道,到时军心浮动,两人想压也难,所以张培贤说的没错,就此事来说,赵石确是做的不错。

想了想,折汇笑道:“赵柱国阵前杀俘,也不知杀了几个?”

这话没头没脑,但张培贤愣了愣,接着目光却是一凝,折汇话里的意思他明白了,无非是投桃报李而已,遂点头道:“赵柱国杀伐决断,非是我辈能比,也不稀奇,当年东征,他的手便没软过。”

顿了顿,张培贤话锋一转,道:“河中之事,真是让人忧心啊……”

这回折汇没接话,河中战事到了这个地步,便是他们两人久经战阵,皆是沙场宿将,也都不好猜测结果如何了,若非亲眼所见,谁能知道金人到底虚弱到了何等地步?

若说一个多月,便将大半河中都丢了,还能说是出其不意的结果,那开春就又丢了汾州重镇,就不能不让人怀疑金人到底糜烂到什么模样了,与十年前相比,实在难以想象,金人治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?

想到这个,两人不由自主的,心里都升起一丝羡慕出来,而张培贤这始作俑者更是叹息了一声,暗道,赵石赵柱国,还真是好运气啊。

最终,张培贤道:“担忧也是无用,等殿下归来,便知就里,为大局计,此事你知我知,万不可传之于人……”

折汇点头道:“末将理会得,只是赵柱国……偏于行险,还望大帅……”

这也正是张培贤头疼的地方,但身为大军主帅,一些话不好出口,只点头道:“这个不用多说,本帅自有计较。”

折汇也不再多言,两人之后谈了些军务,折汇便告辞出去,张培贤送一段,望着折汇的背影,轻喟了一声,本是满腔的豪情壮志,奈何,却总有人来添堵,这世间事啊,真是不知从何说起了……

……

四月间,春风送暖,北地山河,终于又焕发出了生机。

汾州左近,连营遍地,旌旗招展之下,人喊马嘶,响彻天际。

赵石率一众将领登上汾州南城城头,送走了太子李全寿,汾州总算是平静了下来。

河中新军,陆续从解州北来,现下,汾州堪战之兵,已经有八万余众,随着时日拖延,还将有兵卒陆续而来,但这并不能使赵石放松分毫。

除了加紧操练人马以外,他还派人去吕梁山,招抚吕梁群匪,吕梁山,就是土匪窝,这个当年他是亲身所历,吕梁悍匪,虽说在他看来,不怎么成气候,但却多有青壮,而且其中不乏武艺精熟的家伙,若能召些下来,却也聊胜于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