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4页(2 / 2)

这无疑是巴勒塞合忽难的扬名之战。

试探半日,在契丹联军耐心的等待草原联军主力到来,并不准备太过话费心思,吃掉这一万很是油滑的大军先锋的时候。

经过一系列草原战争洗礼的忽难却已经发现了西辽大军致命的缺点。

这支西辽大军建制非常混乱,只看旗帜的话,根本不知道,他们中间到底有多少人来自不同的部族。

甚至于,他们的人种也很难辨认清楚。

就算已部族林立著称的草原部族联军,也无法跟西辽的大军相比……

契丹人混乱的建制,让本来打算等待大军主力的忽难,心痒难耐……

第1581章 灭辽

大秦成武八年,这场发生在离中原帝国颇为遥远的地方的战事,实际上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之处。

当一个帝国强势崛起之时,对那些衰弱老朽的国家的战争,创造出怎样的战绩,其实都不用奇怪……

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。

像是大秦第一次西征,同样有所体现……

一万草原骑兵,在他们的首领,巴勒塞合忽难率领之下,分作十个千人队,先是向西迂回,在一日之间,疾驰二百里,连破西辽援军,截获焚烧西辽粮草辎重无数。

西辽大军统帅萨里思固儿进退失据,不得不派心腹将领,率军一万,追击忽难部,自领大军主力,于别失八里准备阻击草原联军主力。

忽难一部得知契丹大军动向,尽屠降俘,于别失八里西北一百余里处,以逸待劳,等契丹人马来到,立时便如狼群一般扑上撕咬。

激战半日,契丹人不敌溃走。

此时,战事进程便完全进入了草原骑兵的节奏。

他们不会像汉家军伍般,一鼓作气追缴残敌,而是尾随契丹溃军,来回骚扰,不停吃掉契丹人断后骑兵,让契丹溃军疲于奔命。

一路之上,契丹溃军遗尸处处,最终只能拼命逃走,再不敢回头迎战。

巴勒塞合部战士如影随形,追逐着契丹溃军脚步,一直到别失八里西方三十里处,才一拥而上,将契丹残部围歼殆尽。

此役,忽难部以极其轻微的代价,便几乎全歼了契丹人的一个万人队。

与此同时,忽难得知大军主力已经围困了别失八里,正与契丹主力激战不休。

忽难一边收拢麾下战士,一边传信拉乌尔汗木华黎,在得到木华黎同意之后,不顾别失八里的战事,率军径自西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