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战阵之学,是一门学问,农桑之术,也是一门学问,医药之学,博大精深,何尝不是一门学问,再有,工匠身上的本事,修桥补路,行商往来等等,都有可取之处,谁又能缺的了?”
“微臣见的人多了,天赋聪颖之辈,屡见不鲜,却多在文字上下工夫,颇为可惜……”
“生来为人,当各有所长,读书习字便罢,何必都做一个学问?弄的大家都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般,瞧着岂不无趣?各行各业,都需人才,一枝独秀之下,其他百业,难道就都成了贱业不成?”
“微臣将国武监推而广之,只想让世人多些选择而已,至于成不成,最后结果如何,与臣并无多少相干,微臣如今已位列公侯,有所求者实在不多,所以,事情办到这一步,也就算了,插手再多,以微臣一个武人,难道还想开万世之师表不成?”
“微臣胡言乱语,还请陛下恕罪……”
皇帝陛下自然大讶,不过要说有多震惊,那就是胡扯了。
这些年来,和赵石相谈,其实赵石隐约间流露出来的意思,也就是这个了,只是没说的这么清楚而已。
这自然与世情相悖,自孔孟之学传诸于世之后,大家再不满,也不会将矛头对准这个学派。
其势已成,凡悖逆者,都属大逆不道,而之后所有的改革,其实都在孔孟之学的框架之下完成,无一例外。
之后的学派之争,也都是内讧罢了。
而赵石所言,显然脱离了这个范畴,俨然有与儒家之学为敌之意。
第1606章 恼怒
“这些话在这里与朕说说也就算了,在宫外,切勿多言。”
皇帝陛下虽然喝的有些醉了,但神智却还清晰,告诫了一句,便不再多言。
赵石并不失望,皇帝陛下也没多少动心的意思。
其实君臣二人都明白,儒家之学之所以大行天下,不是说儒学字字千金,揭破天地至理什么的,而是儒学的中心适合天子,甚或是皇家巩固皇权罢了。
儒家将的就是忠君,所有的论点都在围绕着进行。
对于当世诸学而言,这是儒教最大的优势,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,却也是最大的桎梏……
皇帝陛下没多少意动的意思,在于他不想自毁长城。
赵石没多少失望,则在于他的无所求……
实际上,别看说了这么多,君臣二人对待此事,其实出奇的一致,顺其自然而已。
这是皇帝陛下能够表现出来的最大的宽容,同样,这也是赵石最努力的一次尝试,如此而已,悲天悯人的情怀,注定不会出现在这君臣二人的身上。
不久,赵石告辞出宫。
先转道枢密院走了一圈,将几位枢密院重臣聚到一起,告知他们,皇帝陛下心意已定,明日便要召集群臣入宫。
换句话说,也就是大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讨今年的战事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