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页(1 / 2)

李世民笑道:“成啊,那你就好好想想。”

长孙无忌见皇帝妥协,心里又有些不好意思,这也就是皇帝妹夫,处处给自己留面子,要是换了前隋的皇帝,那怕就是先帝李渊,自己这种态度和皇帝说话,那也非得被训斥一顿不可,万不会还对自己笑呵呵的!

话题又转回到突厥的问题上,李世民命小宦官将一张巨大的地图挂了起来,开始讨论起该在哪里集结大军!

李恪在殿外等着,一直等了好半天,这才见殿里的大臣们走出来,他心想:“终于是谈完了,该我进去了!”他整了整衣衫,做好准备。

为了在父皇面前表现出自己英武的一面,李恪特地穿了猎装前来,如果父皇要问,就说是自己要出城去打猎,顺便练练骑射,大唐马上得天下,他自然要延续父祖辈的威风,父皇是很喜欢自己这个样子的!

长孙无忌当先出殿,大臣们在后面跟随。李恪见他出来了,忙上前行礼,叫了声:“舅舅!”

谁知,长孙无忌黑着脸,看了他一眼,道:“进宫奏事,为何不着王服?竟然穿着猎装,莫不是又想出去打猎玩耍?”

李恪心想:“我穿不穿猎装,你都不会看得上我,都会黑着脸训一顿的!”他硬着头皮,道:“回舅舅的话,我是正在试穿新做出来的衣服,听闻父皇见召,匆忙赶来,没来得及换下,并非要去打猎!”

长孙无忌哼了一声,没理会他的解释,仍旧斥责道:“玩物丧志!”

褚遂良在后面一捅长孙无忌,笑着打圆场,道:“无忌公,皇上让你想明年的科考题目,你怎地竟还在这里磨蹭,还不赶紧回衙去,好好想想!”

长孙无忌一甩袖子,大步走出了甘露殿。李恪望着他的背景,咬牙切齿了一番,可终又无可奈何,只好低着头,进了大殿,去见父皇。

长孙无忌走出皇宫,与房玄龄和褚遂良等人,步行走向尚书省,今天散朝早了些,他打算再去衙门里坐会儿,然后回家。

长孙无忌道:“你们说明年的进士科,该出什么题目才好?”

房玄龄笑道:“吴王是从昨天诗文会上得到的启发,觉得疏通大运河,能讨到皇上的欢心。可却没有想到,并没有讨到你这个当舅舅的欢心。其实,我从诗文会上也得到个启示,想好了一个题目,是有关王平安的!”

他看向两位老友,道:“记不记得,徐州刺史送上过一本奏章,里面有关赈灾新法的?”

第二百五十二章 无忌公府上

长孙无忌眼睛一亮,拍手笑道:“哎呀,房谋杜断,果然名不虚传啊!我刚刚在殿里一边议事,心里就一边琢磨着,该出个什么样的题目,可终也是没想到个好的出来。想到的都是些陈芝麻,烂谷子,和时事扯不上边儿。可没想到这刚一出宫,房兄只一句话,就提醒了我,这个题目好啊,属于全新的题目,半点都让那些士子们猜不到!”

褚遂良却道:“房兄,你怎么想起这件事来了,可是被那王平安给刺激到了?”

房玄龄嘿然道:“小小一个士子,还刺激不到老夫,只是他在诗文会上,表现得太过亮眼,所以回家后,我特地查了一下他,结果发现那个赈灾新法,竟是他提出来的!说来惭愧,以前我竟没有怎么留意!”

长孙无忌也道:“以前我也没怎么在意。不过这个新法,确实是挺好,而且经过徐州一地的证明,是完全可用的!”

褚遂良嗯了声,道:“这便是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了。大唐宰相,果然肚子里面,是能够撑船的!”

房玄龄被他说的哭笑不得,气道:“又来打趣,一个少年人,能和我结下什么仇怨,真是岂有此理!”

三人又向前走,长孙无忌忽道:“光一个题目不行啊,得有备选题目才成。房兄,你快快再想一个出来,咱们今天就将这件事敲定,免得夜长梦多,那李恪再出什么馊主意,万一被皇上采纳,那改起来可就困难了!”

一提李恪,房玄龄顿时就没声了,褚遂良也默然不语,谁也不愿意再出主意。皇家的事,父子关系,舅甥关系,都和他们没关系,可是犯不着去得罪其中的谁!

一直走到尚书省门口,三人都没再想出备选题目来,长孙无忌颇感失望,道:“那咱们再想想吧,这事着急也不成,越着急,越想不出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