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4页(1 / 2)

王平安笑道:“他被晃花了眼啊,那诗如此亮眼,自然光芒四射,他自然要被晃得眼花缭乱了。”

褚遂良哼了声,本来他也想起身去转转的,听完王平安的话,他反倒坐着不动了,非要等礼部侍郎回来不可,看看他是否会被晃得眼花缭乱。

过了好半天,礼部侍郎回来了,低头背手,边走边点头,嘴里似乎在嘟囔着什么。待他进了正堂,褚遂良问道:“如何,你可曾眼花了?被那首光芒四射的好诗,给刺痛眼睛了?”

礼部侍郎微微一怔,摇头道:“眼睛被刺痛?没有啊!不过,那首诗确是写的不错,文笔方面暂且不论,单从立意上来讲,与众不同,与众不同啊!”

褚遂良嘿了声,道:“是吗,那老夫倒要去瞧一瞧了,到底好在哪里!”这回再也坐不住了,他也背着手出了正堂,往进士科走去。

礼部侍郎冲王平安一挑大拇指,道:“有其兄必有其弟,令弟文采方面……远不如王公,可立意方面,真是让人意料不到啊!”

王平安笑道:“咱们等一下,看看褚大人回来的表情。”

褚遂良进了进士科,他自不会嗖地就窜到狄仁杰那里去看诗,那也太过于表露行迹了,他和王平安一样,也是慢慢走着,挨个桌子去看诗。

此时不少才思敏捷的士子已经写好了诗,誊写到了试卷上。褚遂良看到的诗词,比王平安看到的,从水平上,要稍稍高上一截。

褚遂良刚开始看了几首,感觉还行,可看的越多,眉头皱得越紧,心想:“都不咋地,大同小异,要论拍马屁,他们的水准太差,至少比我差得远了!”

第五百六十五章 亮眼

一路看了下去,褚遂良心中颇感失望,刚开始还挺兴奋,越看心里越凉。最后变成了自己安慰自己,心中不住地想:“行啊,这些孩子们不还没历练过呢嘛,都太年轻,以后经历过了世事,慢慢会好的,慢慢会好的。”

不过走了两个考场以后,连太年轻这个理由,他也安慰不出来了,毕竟有不少士子年纪不轻了,甚至有些额角鬓边已然现出了白发,可年纪虽大了些,诗做得却不见得有什么新意,这就让人失望了。

褚遂良心中又想:“只能是矬子里面挑大个儿了,从不好的里面挑出稍好一些的了!”

背着手,他终于来到了狄仁杰所在的考场,进门之前,先用目光扫了一下,发现了王平安的跟屁虫。

没立即过去,依旧是挨个桌子的看,走了半晌,这才走到了狄仁杰的桌前,他低下头,见狄仁杰还在修改着诗句,并没有直接往试卷上誊抄,他摇了摇头,看来此子并不急智,在脑筋上算不得灵活,比大多数士子都要差啊,亏那王平安还一个劲儿地夸他,胡吹一通。是为了取中他,而事先打下的伏笔吧?

身子侧了侧,褚遂良去看狄仁杰的草稿,眼睛从上到下,只搂了一眼,他咝地就抽了口凉气,心想:“眼前……果然明亮啊!”

要说文采,要说书法,那褚遂良在初唐时代,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了,他本身做的官职,要在现代,那就是一把手的秘书长,专门起草重要文件的,论起笔头功夫,还真没有谁敢说一定比他强的。

狄仁杰的文笔以后可能比他强,但现在肯定没他强,甚至连入褚遂良的法眼,都稍有不够资格,可褚遂良只看了一遍他写的诗,眼珠子立即就睁大了!

他看了眼诗,又看了眼狄仁杰,偏巧狄仁杰这时也抬头看他。褚遂良一笑,弯腰拿起草稿,仔细地又看了一遍,忍耐不住,他点了点头,心中叫了声:“好!”

按着要求,狄仁杰的诗同样是前面四句叙事,后面四句议论,可他却没有歌功颂德,却是在担忧普通百姓的生计。

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贫苦的少女,以为人浆洗衣服过活。赛跑大会召开了,她的生意多了起来,她没日没夜地洗衣服,把手上的皮肤都洗破了,可少女心中是高兴的,因为她想着多赚了几十文钱,自家的桌子上终于可以有些荤腥了,而且她还可以给自己买几尺花布,做一身的新衣裳,她天天给人洗衣,自己却多年没有穿过新衣了。

可是,当她怀里揣着多赚来的几十文钱,想去市上割几斤肉,买几尺布时,心中却失望了,她以前买不起,现在仍旧买不起,因为……物价涨了!她欢喜地出门,失望而回,没有布做新衣裳,只割了几两肉,回家熬汤喝,再又买一点药,包扎起自己手上的伤口。坐在油灯下,她心中只是在想:“明天,还要多洗几件……”

褚遂良看过草稿,轻轻地放回了桌上,半晌无语。

赛跑大会一开,商家得利,而百姓们也普遍有收益,但如此巨大的一场盛会,同样有利有弊,不能因为是王平安出的主意,是超时代的,就非得完美无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