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7页(2 / 2)

众人都期待着刘五爷再现奇迹,结果他来了一句:“年轻二十岁,我绝对给你们表演一下,现在不行,只剩下这把老骨头。那鱼叉更不行了,你们这群人谁会使?就是扎到鱼肯定也让它跑掉。要想抓住这火头,我给你们出个招,用捞网吧。再配上饵料应该就能抓住这东西了……”

“捞网,要闹那么大的动静吗?”刘广聚有些疑惑的问道。

年轻一辈一听说要用捞网,都兴奋起来,他们可是有七八年没见过这么捞鱼了。那可是个大杀器,又叫一扫光。大一点的捞网有二三十米长,网眼一般很小。在河里边过一趟,鱼鳖虾蟹很少能有跑掉的,连刚出生的鱼苗也不例外。

刘家沟这个捞网却不是如此,相反网眼很大,网中间还带着不少网兜状的凹窝,下边则用沉甸甸的铅块落地。它是专门用来捉大鱼用的,不过需要的人手太多,平常时候根本用不到。

“我还害怕那捞网不行呢,毕竟快十年没用,网线估计都朽了”刘五爷解释一句,然后扭头说道:“过来几个年轻人帮忙抬网,广聚你再去弄两个鹰船。我给火头配点儿饵料……”

老爷子接过指挥权毫不含糊,三两句话就把事情交代清楚。

等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把捞网扛到堰塘边,那边刘广聚也找人把鹰船抗过来。害怕年轻人不会撑,他特意让刘军浩下去试水。

将捞网展开后,刘五爷特意让人仔细检查一遍,看看有没有破洞的地方。捉这种大鱼必须要小心,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让它逃掉。检查完毕,几人又开始穿两条井绳当网股。岸上站四个人拽住捞网的两角,另有四人撑着鹰船滑到深水处下网。

准备工作就绪,刘五爷才把特制的饵料从蛇皮袋中拿出。

他老人家最初并没有将饵料扔在捞网中间,而是沿着岸边胡乱抛洒,不一会儿,一股淡淡的腥味开始在水中蔓延。

第二百九十五章 抓捕

随着那饵料的不断抛洒,水面上的鱼越积越多,显得异常热闹。

“这老爷子到底用的啥饵料,鱼吃这么欢实?”几个游客看的很有些眼热,都明白如果掌握了这手配饵料的技术,以后想钓鱼绝对不在话下。不过他们只是小声叽咕,知道这东西一定是不传之秘,就是问了,人家肯定也不说。

刘军浩也瞪大眼睛瞧着,还真发现些端倪,那些暗褐色的饵料虽然被刘五爷捣的稀烂,可是还能分辨出是动物的肝脏。那股刺鼻的腥臭味,则更像是臭蚯蚓发出的。

提起臭蚯蚓,刘军浩自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。这东西和臭豆腐很像,对鱼类来说属于是闻着臭吃着香的类型。去年五一钓鱼大赛的时候,刘军浩就给小囡囡挖了不少,最后用它钓到了一条七八斤重的大草鱼。里边虽然有泉水的功劳,但是臭蚯蚓的功劳也不能埋没。

别说鱼类喜欢吃,其他动物也不例外。每次一下雨,他院内那些鸭子都伸着脖子守在粪堆前,单等臭蚯蚓受不了雨水浸泡钻出地面。土鸡们做得更离谱,平时闲着没事就用爪子在坟堆上翻腾,把粪刨的到处都是。后来还是刘军浩让小皮赶了几次,那些家伙才老实。

老爷子一路抛洒,最后大把大把的饵料撒在了捞网中间,看样子报的念头是培养“鱼窝”。

鱼窝,顾名思义就是鱼类聚集的地方。初学钓鱼的人往往会碰到很郁闷的事情:自己的鱼竿、鱼钩、饵料等等一切都和别人相同,为什么偏偏没有人家钓的鱼多呢。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够好的缘故,其实不然,这里边是鱼窝在作怪。经常钓鱼的人都知道,鱼类在水下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,而是呈集群型分布。

拿活水来说,一般情况下水流由急到缓的结合处漩涡必是鱼窝所在,因为上游冲下来浮游植物都在这里搅动、沉淀。至于池塘死水处,则要看温度、水质等等。

当然能看懂鱼路的人不在少数,因此最佳位置往往被动作快的人占先,后来的只能自己泼洒饵料把鱼引过来,进而形成鱼窝。

刘五爷并没有把蛇皮袋中的饵料完全抛出,而是整个扔进捞网当中,这样随着气味慢慢扩散,更有利于鱼类群集。

水中这么大的动静,自然将大火头惊动。饵料的诱惑似乎很大,它沿着气味一路横冲直撞,将其他鱼类吓的四散逃窜。

虽然隔着水面看的不真切,但是岸上的人还是能够根据波浪分辨出那家伙的身影。众人现在屏住呼吸,眼睁睁的看着大火头一步步游入瓮中。